主页 > 世界军事 > > 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8-06-25 20:28 来源: 点击: 0000 次 字体: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一共约7000万人死亡,全世界一共约1.3亿人受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2。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扩军备战;3。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战火。 爆发: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一共约7000万人死亡,全世界一共约1.3亿人受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2。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扩军备战;3。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战火。

  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法、俄、意、美、中和塞尔维亚。

  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南线。

  三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结果: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济经危机的影响;3。法西斯势力的扩张;4。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

  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转折: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战争结束。

  重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

  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帝国主义力量削弱,第三世界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Alliance)和协约国(TripleEntente)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多亿人口。战争双方共动员军队1亿多人,战争山洪死亡人数达5000万,直接战争费用13520亿美元,财产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

  一、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地步的必然结果。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过程。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在英、法、美绥靖纵容下,推行侵略扩张政策,首先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动局部战争,最后挑起世界大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新的国际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意、日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调整相互关系,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建立在掠夺战败国、反对苏维埃俄国、损害中国主权、扼杀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战胜国之间相互欺瞒的基础上,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更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它的制裁和限制,力图废除和约并实现重新武装,伺机重返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舞台。意大利则嫌少,对未能得到英、法、俄曾答应给予的领土耿耿于怀。日本独霸中国和在亚太地区的扩张趋势,加剧了同中、英、美的矛盾。

  2、世界经济危机导致战争因素增长。20世纪20年代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德国在美英垄断资本扶持下迅速恢复国家实力,重返帝国主义列强争霸行列;日本经济虽有发展,但对外贸易却低于世界平均增长率,为扭转局面,加紧向中国扩张;意大利国力有限,企图以炫耀武力确保其地中海霸权。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各国遭受猛烈冲击,生产下降,企业破产,失业激增。为摆脱危机,帝国主义各国展开关税战和贸易战,彼此矛盾激化。在这场较量中,美、英、法占有优势,德、日、意因经济力量薄弱处于不利地位,于是走上扩军备战、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道路。

  3、德、日、意法西斯国家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意大利法西斯党1922年10月上台后,为建立横跨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大意大利帝国”,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于1931年征服利比亚,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1933年1月上台后即制定扩张计划,企图首先在中欧建立“大德意志”,继而击败法苏,夺取欧陆霸权,最后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为冲破凡尔赛体系,德国于同年10月退出日内瓦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有关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增加军费,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公开扩军;1936年3月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派兵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同年10月与意大利签订《德意轴心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德、意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1927年6~7月,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总方针。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年3月退出国际联盟。1936年3月标志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后,于8月在五相会议上确立保证其东亚大陆地位以及向南洋扩张的战略目标,把中、苏、美、英等列为假想敌国。日本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该协定,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见《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声明: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本站也不负内容真实性--- 新闻头条 责任编辑:linxing洛峰
打印文章